第六届编委会
第六届编委会
-
-
姓名: 邹广田简历介绍:
邹广田,1965年吉林大学固体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他长期从事静态高压物理和超硬材料研究,注重发展实验技术,倡导建立创新的实验设备。领导创建了国际上前五个获得百万大气压的实验室之一——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了静水压实验技术,曾创造国际上静水压的产生与标定的记录;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确定了200余个高压新相、多种新的压致相变类型和新奇的压力效应,提出了一些新的压致相变机制,拓展了对高压下物质世界的认识。
他是国际上最早开展地球及行星内部物质的高压研究的物理学学者之一,在该领域做出了许多开拓性工作。这些工作为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探索地核和地幔中的物质研究开创了诸多新机遇。他也是国内超硬多功能薄膜材料和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七五”期间,他领导的课题组于1987年研制出国内第一片金刚石薄膜,世界上第一片按设计图案选择性生长的金刚石薄膜,第一片异质外延单晶金刚石膜,在国际上首次将CVD金刚石膜用做半导体激光器的热沉,现在此技术已成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散热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些成果引发了后续大量的工作,为CVD金刚石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他已成为我国高压物理的领军人物和国际上有影响的高压物理学家。曾连任2届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AIRAPT)副主席和4届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委员会委员,多次重要国际会议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与天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现任吉林省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六届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主任等。荣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3年吉林省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现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新一代大型超高压产生装置”。合作发表论文500余篇、专著4本,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一些论文作为原始文献在SCI收录杂志、国外专著和文集广为引用。他为我国高压科学和超硬多功能新材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姓名: 田永君简历介绍:
田永君: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8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1999年至2016年任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Science China Materials副主编,Journal of Materials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omics等编委。
主要从事新型亚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Chemical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SCI他引500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1)、陈嘉庚科学奖1项(2018)、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2000,2008)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2016),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5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田永君教授当选201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姓名: 闫宁简历介绍:
闫宁 男,1981年11月生,毕业于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1999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继1963年和1967年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之后,又相继开发出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超硬材料制品、行业专用生产和检测设备。公司拥有中高级技术人才169人,教授级高工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公司取得科研成果1100余项,其中有13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550多项成果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1998年,以公司为依托单位建立了“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志着公司在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
姓名: 徐西鹏简历介绍:
徐西鹏,博士,机械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各1项。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被评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和“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
国际磨料技术委员会(ICAT)前主席,CMES-PEI-全国磨料技术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Intl J. Abrasive Tech.国际刊物Associate Editor,《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和《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编委会副主任。
-
-
-
-
姓名: 刘明耀简历介绍:
姓名:刘明耀
人物分类:技术
职务:副总经理
行业职务:爱锐网-工磨具专家委员会,超协-技术专家委员会,磨协-专家委员会委员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专业领域:超硬制品,其它领域
研究领域:
超硬材料制品
科研成果/工作经历:
1981年12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系无机化工专业
198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从事研究开发及其管理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所长、副总理
2013年9月至今,任国机精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科技创新工作
主要工作业绩:
主持国家重点项目7项、省重大攻关项目1项;
提出并组织国家项目10项、省攻关项目1项;
参加部省级项目4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五项,省级发明金奖一项。
其中:组织、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项目“高精度超薄超硬材料磨具成套制造技术的研究”、省重大攻关项目“高精度超薄超硬材料切割片的研究”,解决了我国超薄磨具长期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出“压制法”制造超薄超硬材料磨具的成套制造技术,研制出厚度达0.1毫米、精度达2--5微米的金属结合剂和树脂结合剂的基体片、无基体片等四个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对高档超薄磨具的迫切需要。该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主持完成的国家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超硬材料砂轮的研制与开发”,开发出160m/s超高速陶瓷结合剂CBN砂轮和树脂/金属复合结合剂金刚石砂轮两类新产品,均填补国内空白,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与行业联合开发的“触媒法合成高品级金刚石关键设备与成套工艺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出并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4项;组织实施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和郑州市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作为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制定了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规范了管理,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完成了磨料磨具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研究开发的“自蔓延烧结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发表“自蔓延烧结--一种节能降耗的超硬材料砂轮制备技术”等论文20余篇。
-
-
-
-
-
-
-
-
-
-
-
-
姓名: 王 聪简历介绍:
王聪,男,1982年生,现任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王聪教授长期从事氧化物冶金、钢铁冶金及焊接冶金研究,2014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7年入选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Invitational Fellow,2018年获得美国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TMS) Early Career Faculty Fellow Award(青年教授奖)及英国皇家学会(RS) 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牛顿高级学者基金),2019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ASM) Silver Medal Award(银质奖章),并荣获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冶金青年科技奖”及首届河北钢铁公司“金鼎奖”。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于冶金领域权威期刊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和 B 发表学术论文 30 篇。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4 件,其中国际专利4 件。作为唯一源自中国大陆的学术论文入选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二十年高被引论文”(2000-2019, 共10 篇)。于TMS、EPM、JFE钢铁公司等重要国际会议及知名研究机构作16次特邀报告。现任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等国际刊物编委。
-
-
-
-
姓名: 王艳辉简历介绍:
王艳辉
职 称 : 教授
单 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位 : 博士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出生年月 : 1963-02
毕业院校 : 燕山大学
电子信箱 : diamondzjb@163.com
主要从事金刚石及相关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多项,横向课题多项。成果已在国际著名杂志Nano Letters、J.Mater.Chem.A等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目前,作为合作单位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两项。
近年来,开展了碳纳米管和纳米金刚石表面涂覆与改性;纳米金刚石电化学性能研究;金刚石颗粒表面金属化及工业化应用等研究工作,主要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如下:
1)以纳米金刚石、石墨烯等纳米碳材料为基体,进行掺杂及表面修饰,确定其作为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可行性,为功能电极材料提供了一种高性价比的新材料;2)开发了适于在纳米金刚石和碳纳米管表面可控沉积过渡金属及其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等的工艺方法,解决了批量纳米粉体均匀表面改性的难题,并将获得的复合纳米粉体用于燃料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领域;3)在金刚石表面镀钛技术和装备及新型超硬工具制备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展了真空微蒸发镀覆、放电等离子镀覆等专门技术。
-
姓名: 王海阔简历介绍:
王海阔,男,博士,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超硬材料、压致相变、高压纳米块材制备与大腔体超高压技术研究。
主要科研业绩:
1. 攻克了石墨无触媒快速、直接转化合成大尺度(直径大于 6 mm)透明纳米多晶钻石的技术,并使相关成果产业化。该成果部分指标国际领先,已在中子衍射、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等多个大科学装置上应用。
2. 设计了可产生35万大气压压强的大腔体超高压系统,创建了从大腔体压砧关键材料到超高压腔设计的独立闭环体系。
3. 主持(第一)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均第二)完成鉴定项目5 项,其中一项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领先,其它四项为国内领先。
4. 主持纵横向项目2000余万元,发表论文40余篇(SCI 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8项授权,两项已转化)。
-
姓名: 王裕昌简历介绍:
姓名 王裕昌
出生年月 1956
工作单位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学位 博士
职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职位 副总、总工
科研成果/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学士。
1987年毕业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冶金化学专业,硕士。
1996年毕业于日本筑被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博士。
1987-1990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PVD/CVD实验室,工程师。
1990-1992年日本真空技术(株)筑波超材料研究所研究员。
1996—1998年日本国立无机材质研究所特别研究员, 从事金刚石无机触媒研究(国家中核研究项目)。
1999年美国夏威夷大学地质物理及行星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从事超高压下材料相变及物性、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研究。
2001年至今任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总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河南省PCD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9月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受到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先后获省市级科技奖励12项,曾获“许昌市杰出人才”、“许昌市技术创新项目带头人”、“许昌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许昌市十一五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成就:
近5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省及公司项目38项,其中国家发改委产业链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省外经贸促进资金项目2项,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1项,国内首次合成出10mm宝石级单晶金刚石,填补国内空白,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成果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许昌特等奖2项。授权专利5件,发表论文7篇。
-
-
姓名: 文东辉简历介绍:
文东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人员(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
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亚太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青项目等15 项,参与973、863重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等20 余项,以参与人省份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其中SCI 期刊收录4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140 余件(其中第一发明人专利40余件)。
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G-4)、全国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磨粒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切削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生产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会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通讯评议专家、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会评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等。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重庆市、山东省、湖北省、上海市、四川省、陕西省、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浙江省科技库入库专家。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Journal of Power Sources、Powder Technology、Surface Coating Technology、Applied Surface Science、PIME Part B、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Precision Engineering、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及机械工程学报、兵工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振动测试与诊断等期刊论文评审专家。
-
姓名: 尹韶辉简历介绍:
姓名:尹韶辉
系别:机械制造工程系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主任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E-mail:yinshaohui@hnu.edu.cn
尹韶辉教授,1967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岳麓学者,留日工学博士。2002年日本宇都宫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2-2006年任日本国立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在日本从事超精密加工、微纳制造工艺及设备领域研究八年多,2006年回国至今任教湖南大学。现任湖南大学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微纳制造研究所所长,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主任。
-
姓名: 邓朝晖简历介绍:
邓朝晖,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生产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中南分会理事长、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理事、中机生产工程学会磨粒技术专业委员会、光整加工技术委员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
2006 年至 2008 年任湖南大学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0 年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2年评为湘潭市优秀专家。
主要从事智能磨削工艺数据库知识库和工艺软件(智能磨削云平台)、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绿色制造、磨抛机器人、新型超硬磨具制备及加工机理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已主持主研国家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省部级及企业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SCI和EI收录120余篇次。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
出版专著《凸轮轴智能高速磨削理论及关键技术》,主编正式出版《智能制造技术基础》和《先进制造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
-
-
姓名: 石文天简历介绍:
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
石文天,男,1980年生,山东济南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2001年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200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同年进入北京工商大学工作,2011年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任机械工程系副主任,2019年晋升为教授,2022年任机械工程系主任。
教学情况及学术方向:
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前沿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获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包括微细切削加工技术、微小型制造技术、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等。
科研成果:
l 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7);
l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方向);
l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3D打印方向);
l 主持北京市委组织部项目1项;企事业单位项目若干;
l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
l 申报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7项;
l 出版学术著作《微细切削技术》、《先进制造技术》2部;
获得奖励:
l 获评北京工商大学2019年优秀研究生导师;
l 获评北京工商大学2022年和2020年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l 获评北京工商大学202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l 获评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l 获评《表面技术》杂志优秀审稿专家;
学术兼职:
l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工程教育第四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
l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卓越工程师联盟理事及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
l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卓越工程师联盟—全国高校机械制造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l 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分会理事
l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理事
l 微细/纳米机械加工与制造国际研讨会会议专家
l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l 《表面技术》编辑委员会委员
l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青年编委
l 《中国塑料》青年编委
-
-
姓名: 田业冰简历介绍:
田业冰,男,1979年生,中共党员,钱江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200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于日本国立茨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至2017年,任职于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先后任助理研究科学家、研究科学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学院博士生联合指导导师。2017年受聘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智能监控及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7项。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Applied Physics Letters》、《Applied Surface Science》和《Precision Engineering》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和录用论文9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际(美国、欧洲和英国)发明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兼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和《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编委,中文学术期刊《仪器与设备》和《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20余种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Fellow)、国际纳米制造学会会员、日本精密工学会正会员、中国机械工程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理事会理事;近三年,18次担任国内外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主会场主席、分会场主席以及出席特邀学术报告。
-
姓名: 只金芳简历介绍:
姓名: 只金芳
性别: 女
职称: 研究员
职务: 学历: 工学博士
电话: (010)82543537
传真: 010-8254-3537
电子邮件: zhi-mail@mail.ipc.ac.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社会任职:
国际精细陶瓷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中国专家(TC206),中国感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催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务副主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
1. 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利用微生物的独特性能开发出各类可用于环境, 药物,食品药残等检测用的新型生物传感器。
2. 碳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碳基纳米材料在对癌细胞转移的诊疗一体化设计,精准可视化成像及靶向给药体系的应用研究;纳米金刚石的功能化应用(3D 打印复合高分子材料等)
3.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光功能材料的开发:制备具有抗菌、降解有机污染物及自净化功能的纳米光催化剂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复合到各种高分子材(纤维、涂料),开发各种无污染、无毒害的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参与863, 973项目, 住建部水重大专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各类项,以及多项与企业合作项目
-
-
-
姓名: 巩亚东简历介绍:
巩亚东,工学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磨削与精密加工、数字制造和微尺度加工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编著出版国家规划教材、著作6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专利5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12项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被SCI、EI、ISTP检索学术论文15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13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
学术兼职:
现兼任教育部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 (ICAT)委员,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磨粒加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和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冶金教育学会机械工程学科教学研究会秘书长等学术兼职。
作为负责人主持的主要项目: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全断面掘进机数字样机优化设计与功能仿真关键技术研究(2008AA04Z119),2008.06.01-2010.12.31
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超高速点磨削机理及其关键技术基础研究(50775032),2008.01.01-2010.12.31
3.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微尺度磨削及微铣磨复合加工工艺研究(51075064),2011.01.01-2013.12.31
4.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单晶零件微尺度切削磨削工艺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51375082),2014.01.01-2017.12.31
5.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航空发动机单晶零件磨削加工工艺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51775100),2018.01.01-2021.12.31
6.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联合基金)项目,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器人磨抛加工工艺理论与智能控(U1908230),2020.01.01-2023.12.31
7. 国家自然基金应急(国际会议交流)项目,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51642503)
8.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超高速数控点磨削机床关键技术研究(2006104190),2004.1.1-2006.12.31
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微尺度磨削加工装备与工艺关键技术研究(20090042110007),2009.1.1-2011.12.31
10. 辽宁省重点攻关计划项目,全断面掘进机数字样机开发关键技术攻关(2009220038), 2010.1.1-2012.12.31
主要研究方向:磨削与精密加工;智能制造与装备;微尺度加工;增材/减材制造
联系方式:
电话:024-83678488;13940518488
E-mail: gongyd@mail.neu.edu.cn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东北大学319信箱
-
姓名: 吕冰海简历介绍:
- 吕冰海,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超精密磨粒加工技术研究,创新研发了复杂曲面剪切增稠抛光(力流变抛光)方法、轴承滚动体均匀包络成形方法、空隙自生成超硬磨具加工方法等磨粒加工技术。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ICAT)委员、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客座研究员、中国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全国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技术)常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精密工程与微纳技术)委员。获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计划、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
- 吕冰海,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超精密磨粒加工技术研究,创新研发了复杂曲面剪切增稠抛光(力流变抛光)方法、轴承滚动体均匀包络成形方法、空隙自生成超硬磨具加工方法等磨粒加工技术。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ICAT)委员、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客座研究员、中国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全国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技术)常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精密工程与微纳技术)委员。获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计划、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
-
姓名: 朱永伟简历介绍:
-
姓名: 朱志伟简历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于2010和2013年在吉林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1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在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进行访学研究,博士论文获机械工程学会上银机械优秀博士论文奖。2016年10月以教授身份引进至南京理工大学开展教学科研工作,2017年入选国家人社部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择优资助项目,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开展研究工作。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被遴选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2019)。现为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EEE/ASME Trans. Mechatronics编委/编辑,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优秀青年基金、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基金、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等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Sci.、IJMTM、CIRP Annals、IEEE Trans.系列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两项(2015,2019)、“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2021)、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2022)、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23)。
-
姓名: 朱聪旭简历介绍:
朱聪旭,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学历。2013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碳材料表面改性及热物理性能、功能复合材料新方法制备及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Materials & Design、Composites Part B、Ceramics International及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等国外期刊上第一作者发表10余篇文章,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8项国家发明专利。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本科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
指导学生获奖:
1. 指导学生宋家桐等于2021年8月在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赛一等奖(第一指导老师)
获奖情况:
1. 雾化预合金粉制备技术升级及产业化技术开发,2017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10);
2. 钧瓷釉微纳结构调控技术及应用,202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10);
3. 微纳米材料在钧瓷釉料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技术,2017年,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10);
4. 新型钧瓷釉料的开发、转化与钧瓷文化推广,2016年,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奖二等奖(1/5);
-
姓名: 任莹晖简历介绍:
任莹晖,工学博士,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致公党党员。中国磨粒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沙市工业科技特派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中国机械工程》、《金刚石磨料与磨具工程》、“Tribolog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包括: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与理论、智能制造与服务、数字化工厂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国内权威和国际重点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长沙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
-
姓名: 刘 寅简历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沈阳市科技评审专家;沈阳市高级人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和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中国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东北区)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MST)》青年编委;《金属加工(冷加工)》青年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 Processing》、《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Materials》、《Applied Sciences》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
-
姓名: 刘一波简历介绍:
姓名:刘一波
人物分类:技术
职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行业职务:爱锐网-工磨具专家委员会,超协-技术专家委员会,磨协-专家委员会委员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专业领域:超硬材料
科研成果/工作经历(可有所侧重):
1983.9~1990.3 武汉工业大学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
1990.6~1994.8 中国地质大学任教员,93年聘为讲师,兼任地大汉马石材联合公司副经理
1994.8~1999.9 钢铁研究总院粉末冶金研究室工作,97年任北京钢研金刚石制品公司金佰利新材料厂厂长兼总工程师,99年聘高级工程师。(期间:1997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7.8~2001.6 钢铁研究总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1 .7~至今 北京安泰钢研超硬材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历任生产部经理、研发中心主任,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01年钢铁研究总院研究生导师,2004年聘为教授级高工;2014年钢铁研究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一波作为作为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粉末冶金和超硬材料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近年工作中,一直从事超硬材料及粉末冶金制品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工作。组织研发的多项产品评为中关村科技园和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成果获得冶金科技进步奖。目前已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与人合作公开发表专著《金刚石工具金属学基础》和《金刚石工具手册》,参与领导行业技术标准化制修订工作。
行业兼职:
中国机床工具协会超硬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磨料磨具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超硬材料与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编委。工业金刚石信息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业金刚石》主编。
-
姓名: 刘世凯简历介绍:
刘世凯,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內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6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多年来致力于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的制备、分析表征和应用,研究工作兴趣主要集中在纳米技术在超硬材料和磨料磨具中的应用,以及纳米陶瓷粉体制备与表征等方面。先后承担了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市级、校级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科研奖励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已授权5项。在超硬材料陶瓷磨具纳米低温结合几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熟悉金刚石的合成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应用开发与应用;擅长于对不同方法及工艺下纳米材料和无机纳米陶瓷粉体材料的形貌控制,晶体生长,表面改性、包覆与分散等。
-
-
-
姓名: 刘志环简历介绍:
男,1983年生,江西九江人。中南大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众利超硬材料工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SCI 6篇。授权的国家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
2003年本科、2006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2006年7月就职于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7月任职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一直从事超硬材料及制品、材料加工技术等相关研究与产业开发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先后主持了无导板式金刚石链锯、金刚石柔性磨轮、汽车玻璃磨边砂带、金刚石绳锯、金刚石线锯、深部找矿地质钻头、光电材料加工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开发,其中金刚石柔性磨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玻璃砂带产品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主持产业开发项目累计达10多亿元,实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姓名: 刘宝昌简历介绍:
刘宝昌,男,1975年3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勘察工程系主任、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教授)。长期从事钻探用超硬复合材料及钻头、轻质高强钻杆、地下资源钻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地球深部探测专项项目、国家“跃升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中海油服、中石油横向合作项目等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以共同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
姓名: 刘献礼简历介绍:
1.基本信息
刘献礼,男,1961年2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黑龙江刀具协会理事长。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课题、04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3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四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三等奖等8项等奖励,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2部,培养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员100余人。
2.研究领域
先进切削刀具与工艺技术,数字化加工与智能制造技术
3.联系方式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话:0451-86390577;13945111601
Email:xlliu@hrbust.edu.cn
-
姓名: 江 南简历介绍:
江 南,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表界面化学与物理。
1997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同年留校做博士后研究。先后在德岛大学、高知县产业振兴中心、高知工科大学综合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任助理教授、高级研究员、副教授。2008年2月至今在纳米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美国Applied Nanotech, Inc.工作,担任senior scientist。
成功开发并研制的高功能场发射照明器件是纳米材料场发射照明器件的首次实用,具有较高应用和研究价值;作为主要负责人研发的新型碳基导热复合材料项目荣获第47届“R&D100 Awards”。近年来在相关科研领域发表论文82篇,申请专利50余项。
目前主持多项美国能源部及国防部支持的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碳素材料及器件。
E-mail:jiangnankut@yahoo.com
-
姓名: 江小辉简历介绍:
近些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课题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兼任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航空航天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复杂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中心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和经信委项目评审专家;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等期刊审稿人。2011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
-
姓名: 江京亮简历介绍:
江京亮,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青岛市委青年专委会委员,青岛理工大学机械设计教研室主任,青岛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负责人,青岛市驱动桥传动系统监控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2000年至2014年期间,在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申报发明专利十余项。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等期刊审稿人。
主持科研项目
1.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微织构减摩表面创成机理及工艺基础研究,项目编号51605240,2017.01-2019.12。
2.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准双曲面齿轮齿廓表面减摩微细织构摩擦学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18M632643,2018.05-2020.05。
3.主持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螺旋锥齿轮齿廓表面减摩织构摩擦学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1902026,2019.10-2021.10
4.主持 青岛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应用研究项目资助,驱动桥传动系统振动与噪声的诊断和控制研究,2019.5-2021.5
5.主持 青岛市驱动桥传动系统监控专家工作站专项资助,2019.4-2021.4
6.主持 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表面织构创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BS2015ZZ009,2015.07-2017.07
7.主持 教育部高效洁净机械制造重点实验室基金,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微织构减摩表面实验研究,2016.01-2019.12
-
姓名: 安庆龙简历介绍:
安庆龙,工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全国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刀具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金属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全国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切削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高性能制造、切削过程仿真与智能制造、复合材料高效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智能制造专项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4部、译著3部,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总他引3000余次,ESI 高被引论文6 篇,入选2021 和2022 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 联合发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奖三等奖1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6 项,研究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2014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2)和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
姓名: 许金凯简历介绍:
受教育情况及学历:
2005年9月至2011年6月,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习,获光学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长春理工大学学习,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硕士学位;
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东北林业大学学习,获机械电子工程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简历:
2017年9月至今,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3年9月至今,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兼职: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与激光制造”总体专家组青年专家;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3、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
荣誉:
1、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8年;
2、长春市第七批有突出贡献专家—2018年;
3、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
4、长春理工大学“大珩学者”—2019年;
-
-
姓名: 李文辉简历介绍:
工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高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华北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太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第六届、第七届编委;表面技术优秀审稿专家。
一直致力于高端装备典型零件光整加工和特种加工机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及推广应用研发,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关重件、高端变速箱核心零件、高品质铝合金轮毂、大型盘轴类零件的光整技术难题,在百余家企业得到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横向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近20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先后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表面光整加工理论与新技术》,总装备部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第四届 “三个一百”科学技术类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山西省高端装备典型零件表面成性联合实验室主任,精密加工及智能控制研究院负责人,河北省光整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单位负责人,山西省通用航空产业联盟秘书长,太原理工大学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技术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精密加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
承担本科生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机械工程专业导论》,硕士生课程《光整加工理论与新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博士生课程《制造系统工程》的教学工作。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
姓名: 李成明简历介绍:
姓名:李成明
所在系所:功能材料研究所
职务:党支部书记、副所长
职称:教授
通信地址: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邮编:100083
办公地点:金物楼204
办公电话:010-62332390,13501242523
邮 箱:chengmli@mater.ustb.edu.cn
碳基材料与功能薄膜研究室首席教授。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后,先后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爱尔兰科克理工大学和英国莱斯特大学做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多次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与交流。兼任中国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单晶金刚石及其电子器件泛太平洋国际研发与产业联盟理事,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金刚石膜与金刚石单晶制备及其功能应用研究。从事金刚石材料研究近30年,领导团队发展了大面积、无裂纹超厚金刚石膜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技术,开展了微波等离子体技术装备和应用研究,率先在国内拓展金刚石多晶和单晶电子学的研究,金刚石膜热学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推动了CVD金刚石自支撑膜的工业化应用。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政府间合作项目欧洲地平线计划2020、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品配套项目等研究项目60余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和审查国家标准20多项。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20多次,多家国外杂志专题主编和国内杂志编委,在碳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4部,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
姓名: 李红东简历介绍:
李红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系固体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1998年,在吉林大学分别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分别于1998-2000年,北京大学物理学系(博士后),2000-2003年, 日本德岛大学SVBL实验室(非常勤讲师),2004年-2006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从事科研工作。2006年02月至今,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CVD金刚石等超硬功能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
研究方向:
CVD金刚石单晶及多晶膜生长
超硬及半导体材料新型结构与性能理论计算
金刚石基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和应用
金刚石相关材料在多领域应用和转化
-
-
姓名: 李秀红简历介绍:
李秀红,教授,博导,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华北地区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机械设计》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项5项,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具体如下:
(1)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1,排名第一。
(2)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排名第一。
(3)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排名第八。
(4)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排名第一。
(5)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排名第四。
(6)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排名第四。
(7)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排名第三。
-
-
姓名: 李尚升简历介绍:
李尚升,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焦作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就职于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兼任中国超硬材料协会会员,担任CrystEngComm、Crystal Growth & Design、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材料导报、人工晶体学报等杂志审稿人。主要从事宝石级金刚石大单晶的培育研究,在无色金刚石除氮技术和掺杂功能钻石的光电性能调控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果。近五年,获省级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市级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编《超硬材料》教材一部;在CrystEngCom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M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Superhard Materials、Chin. Phys. B.、物理学报、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超硬材料工程、人工晶体学报、材料导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
-
-
-
-
-
姓名: 张 平简历介绍:
申请人长期致力于高精密切削加工工艺装备、刀具设计和机械结构强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直至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青年创新人才引育计划项目、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产学研合作项目、山东省首批青创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总经费达800余万元。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2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10余个国际知名SCI期刊的特邀审稿专家。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每年机械学科仅10人左右)、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及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高层次紧缺人才等人才专项。荣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2)等科研奖励多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50余篇(SCI论文30余篇,其中两篇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申请人主持研发的【一种基于物理特性的多介质混合高速切削微量润滑雾化系统】、新型超高压水射流强化机床及螺旋微凸起芯棒深小孔挤压刀具已经被应用到多家国家重点研发单位,突破了深小孔冷挤压强化刀具的国外封锁,带来的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被引论文:
1.Analysis of the microhardnes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7055 aluminum alloy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nanoscal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7055 aluminum alloy under dynamic shock
-
姓名: 张 璧简历介绍:
张 璧,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席教授。张璧博士,1982年获江苏大学(镇江农机学院)学士学位,同时考取浙江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出国研究生。受教育部派遣赴日留学,于1988年获东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后,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2年起受聘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与教授。2009-2013年担任康涅狄格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教学主任,2011-2013年担任康涅狄格大学管理与工程制造学科主任。2014-2017年为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精密与特种加工团队负责人。从事精密制造研究30多年,研究方向为精密加工与增减材复合制造,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是1994年康涅狄格大学唯一推荐的美国总统奖候选人。为国际生产工程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Production Engineering–CIRP)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ASME)会士(Fellow)。
-
-
-
姓名: 张进生简历介绍:
姓名 张进生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06
行政职务 研究中心主任、支部书记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硕士
专业技术职务及任导师情况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所在一级学科名称 机械工程
所在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先进制造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石材行业智能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与装备、工程机械、建设与建材机械、环保机械、创新设计方法。
1.先进制造装备与智能化生产技术
主要从事生产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数控、智能化装备、复合高效加工中心等机电设备、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开发。
2.硬脆材料绿色、复合、高效、智能化生产技术与装备
主要从事石材/玻璃等硬脆材料高效、绿色锯解技术与装备、板材智能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异型制品复合、高效、智能化加工工艺、工具及加工设备、金刚石串珠绳锯机、石材工厂清洁生产系统规划设计与技术装备等研究开发。
3.工程机械、市政工程机械新技术、新装备
主要进行装载机、挖掘机、小/微型挖掘机、滑移装载机、高空作业车/平台、特种作业车辆/机具、河流防汛抢险各类工程装备的研究开发及其可靠性研究。
4. 机电产品快速、创新设计技术与方法
主要进行现代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和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及其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了基于模块化技术的机电产品快速、创新设计平台。
5. 新型建设、建材、环保机械研究
主要从事新型建材与建设机械、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与清洁设备研究开发。
6. 现代化工厂(车间、生产线)设计、工业工程及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咨询服务与技术培训。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圆盘类机械零件智能化生产、物流系统研发
2. 石材智能绿色高效锯解技术与装备研发
3. 大型铝材构件智能高效复合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
4.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5. 圆锯片基体智能化设计系统开发
6. 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研发及其可靠性研究
7. 条形板材智能化上下料系统开发
8.石材制品高效绿色生产成套数控装备产业化及示范应用
9.新型金刚石圆锯片基体组合研究开发
10. 新型石质板材智能化连续磨机设计开发
11. 石材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与装备研究与实施
12. 新型高空作业车/平台研发 -
姓名: 张旺玺简历介绍:
张旺玺,男,1967年6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二级教授。现任中原工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郑州市材料研究学会秘书长,河南省金刚石碳素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金刚石工具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郑州市金刚石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超硬材料工程》编委,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荣誉: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金刚石包覆技术及其超硬复合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金刚石功能复合材料科学及应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或研究者,完成了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Carbon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42篇,EI收录17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7件。参与完成的“触媒法合成高品级金刚石关键设备与成套工艺技术开发”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立方氮化硼系列优质超硬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2015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氮化硼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2017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氮化硼聚晶刀具材料制备和性能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2021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
近年来,主要从事氮化硼和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近期发表的论文:
[1] 张旺玺,等. 超硬材料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应用及发展现状[J]. 超硬材料工程,2021,33(1):30–40.
[2] 张旺玺.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金刚石的研究进展[J].陶瓷学报,2021,42(4):537–546.
[3] 代振,张旺玺,等.微波诱发热爆法制备钛铝碳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21,41(2):4–8.
[4] 张玲杰,张旺玺,梁宝岩. 不同结合剂原料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TiC/Ti3SiC2复合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20,40(1):46–49.
[5] 王艳芝,…,张旺玺. 电纺制备聚丙烯腈/氮化硼杂化复合纤维及结构、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20,34(6):12158.
[6] 李启泉,张旺玺,等. Co/Al金属在聚晶立方氮化硼中的作用及加工适用性[J].工具技术, 2020,54(1):37–40.
[7] 张旺玺,等.一种采用触媒法制备PCBN刀具材料的方法[P]. 2020年发明授权专利:ZL107759227 B.
-
姓名: 张国庆简历介绍:
张国庆 博士,特聘研究员。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海外/专业高层次人才,深圳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负责人/工训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电磁控制与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高性能特种制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金刚石刀具制备与应用、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20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专项课题(150万)以及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主持参与省市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作SCI收录论文4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5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4项;参编Springer出版书籍2部;担任SCI期刊《Shock and Vibration》编委兼学术编辑及JMPT、PE、IJMS等机械制造类多个学术期刊评审专家,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及创新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
姓名: 张绍和简历介绍: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入职时间:1992-12-01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职务:副院长
学历:研究生(博士后)
办公地点:新校区地球科学大楼111室
性别:男
联系方式:手机:13975157151 邮箱:zhangsh@csu.edu.cn
学位: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中南大学
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张绍和,男,1967年3月出生于湖北鄂州,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探矿工程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探矿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3~2005年在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职于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地质工程系,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学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课程10余门。已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钻掘理论与技术、地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涉及研究领域主要有超硬材料与制品、碎岩材料与工具、钻进技术、基础工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D打印栅格状胎体刀刃化唇面对金刚石钻头破碎坚硬岩层的影响机制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合作科研项目3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栅格状工作层金刚石钻头及其3D打印制作工艺”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件、“一种囊袋多节捆绑式绳索取心钻具”等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近30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
-
姓名: 张俊杰简历介绍:
张俊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2011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分获学士、博士学位,2013年、2017年受聘副教授、教授。研究方向为精密超精密加工基础理论、工艺与装备。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H因子为21、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编Springer英文专著1本、获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学术会议任职6次、邀请报告12次。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和极端制造分会委员、Pro. IMechE.Part.副编辑、Int.J.Extreme.Manuf.编委、Nanomanuf.Metrol编委。
-
姓名: 张彦彬简历介绍:
张彦彬,男,1990年11月生,青岛理工大学教授(直聘),香江学者,智能与洁净精密制造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负责人,JAMST期刊副主编,获批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从事于智能与洁净精密制造领域研究,成果解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需求,服务于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高端装备”和“绿色制造工程”。
连续得到13项课题/项目支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发表SCI JCR (1-2)区高水平论文61篇,ESI热点论文6篇、高被引论文18篇,在机械制造领域国际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发表论文3 篇。WOS数据库论文总被引3438次、篇均被引频次51.3,h-index 36;Google scholar 数据库总被引4287次,h-index 38,单篇最高被引271次。授权发明专利28项,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发明专利9项。获得科技奖励10项,其中首位获得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首个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循环经济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属高校首个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是《金属工艺学》资源共享课程团队骨干成员,以第二完成人获得2021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等奖;参与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等12项奖励,被CCTV《我爱发明》、科技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参加学术会议并12次做主题报告和分会场报告。
-
姓名: 张晓红简历介绍:
张晓红,男,出生于1982年9月,籍贯甘肃天水,博士、教授、博导,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近年主要围绕高效精密加工工艺及装备,尤其是在难加工材料激光磨削复合加工工艺、表面结构化新型磨具制备及磨削工艺智能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先后入选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首批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巴陵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理工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等。
担任中国机械工业激光磨削复合智能制造与服役性能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磁装备设计与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金工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机械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企业科技特派专家、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专家、岳阳市首批“企业科技特派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奖励等评审专家。
受邀出版英文学术专著及中文学术专著各1本。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Optics Laser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索引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 20余篇),入选SCI封面论文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申请国际PCT专利4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科基金(2项)、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湖湘青年英才专项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2项)、博士后一等基金、巴陵青年英才专项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10余项。
-
-
-
-
姓名: 陈杉杉简历介绍:
主要从事超精密复杂光学曲面磨削加工工艺与测量技术研究。参加香港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并获得双博士学位,参与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和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科技局项目。参与撰写书籍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SCI 收录8篇,获得Nano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期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并连续两届获得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anufacturing(nanoMan2018 和nanoMan2021)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担任国际工程技术学会AET会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陕西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会员。担任国际期刊Crystals客座编辑,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anufacturing, Nano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等期刊审稿人。
教育背景:
2005年8月~2009年7月 兰州理工大学 本科 工业工程
2009年8月~2012年7月 兰州理工大学 硕士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2年8月~2019年6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2014年9月~2018年4月 香港理工大学 博士 工业系统工程
工作经历:
2020年10月~2022年1月 诺丁汉大学 (英国),工程学院,博士后
2018年4月~2018年11月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系统工程,研究助理
2019年6月~2023年6月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2023年6月~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
姓名: 陈逢军简历介绍:
从事光学、半导体等硬脆材料领域的超精密磨粒加工工艺、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开发应用研究。参与建设了国内一流的超精密磨抛实验室和微纳制造实验室,研制了国内外首台磨抛一体的高精度复合智能加工装备;研发了全自动高精高效芯片划切工艺及设备,基于高精度光学器件的机器人智能装备与控制系统,研究了高质量精密模具、复杂结构器件、半导体超精密制造技术,微结构高压静电雾化喷印方法与工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省重点研发等项目,发表SCI/EI研究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1部,授权专利17项。先后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省青年骨干教师,担任《Applied Engineering》、《表面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精密工程与微纳技术专委会委员、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中国光学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省高新企业的评审专家;
教育工作经历:
2002年,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士学位
2003年,重庆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管理
2006年,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工学硕士学位
2010年,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2008年,日本国立理化学研究所 大森素型材工学研究室 留学访问
2010年,湖南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23年,温州理工学院 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
研究领域
超精密磨粒加工,磨削,研磨,抛光,智能自动化制造
-
姓名: 范永刚简历介绍:
范永刚,男,2019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任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新型铜基精密超硬磨具的开发及应用等基础研究。2021年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目前主持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及制品增材制造”子课题部分任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第2批特别资助(站前)(冶金领域全国仅2人)和第68批面上资助以及领域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10余项。入选2020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担任“全球材料精英计划(Material Advantage)”东北大学分会主席(2019-2020)。荣获2021年“物质科学与大国重材”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成果“创新奖”和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优胜奖”,2020年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等荣誉。在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和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等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篇,获得授权专利9件,申请国际专利1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其中分别在2021年全国粉末冶金大会、第149届美国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TMS)和基金委第11届全国金属材料优秀青年学者论坛等作口头报告。现担任冶金领域国际期刊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的审稿人。
-
-
-
姓名: 岳彩旭简历介绍:
岳彩旭,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青年学者”,省优青,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校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清洁切削工艺、复杂刀具精准设计、复杂刀具智能管控技术。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5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在机械工程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9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32篇,所发表文章被引次总计达500余次;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项。2019年获“龙江学者”青年学者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了黑龙江省第十五届青年科技奖。
-
-
-
姓名: 单崇新简历介绍:
单崇新,河南长垣人,1977年生。199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到2008年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以“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身份回国,进入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2015年入职郑州大学。近年来一直从事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被SCI他引5600余次。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原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状、河南省优秀科技专家等奖励和荣誉。
-
姓名: 项顶顶简历介绍:
项顶顶,清华大学工学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
2012年8月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并于2016年7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9月保送至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21年7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Singapore Centre for 3D Printing担任Research Assistant,2021年8月破格受聘为东北大学副教授。
现为辽宁省大型装备智能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Tribology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专家,国际SCI期刊《Materials》(SCI,JCR:Q1)和《Coatings》(SCI,JCR:Q2)客座主编,国内表面领域EI期刊《表面技术》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4项,横向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先后参与国际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5项以及省级和市级课题多项。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等TOP期刊共发表论文15篇,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认可,曾被国际会议邀请做Keynote报告,在顶级国际会议及国内会议上作报告5次。
-
姓名: 赵 波简历介绍:
赵波,男,汉族,1956年8月生,河南济源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机械工程省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型科研团队带头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硬脆材料精密加工理论与装备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国际、国内一级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8篇,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3项,2等奖3项。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企事业项目12项,获国家金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3等奖1项,市厅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5项。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全国磨粒加工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动力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河南省煤炭学会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
姓名: 郝秀清简历介绍:
郝秀清,工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申请人长期致力于先进加工技术、功能微结构表面等研究。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导师:卢秉恒院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2 项)、军科委173 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1 项,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基础研究项目等4 项。在Small(IF: 13.3)、Small Methods(IF: 12.4)、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MCA,IF: 11.9,获封面论文和热点论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5.1)等本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已发表论文85 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 32 篇;申请发明专利38 项,其中已授权21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 项。获评制造领域顶尖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或论文一等奖7次。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工程、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学校首届长空学者等科研奖励。
申请人是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航空学会会员等;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简称: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激光应用分会首届青年委员等学术职务;担任制造领域国产顶级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极端制造)、EI期刊《表面技术》、《制造技术与机床》等青年编委;2021年起担任 SCI期刊 Micromachines三期论文特邀客座编辑,以及《Nano Letters》等20多个国内外著名期刊的审稿人;获评《表面技术》2019年度优秀审稿专家、2021年度优秀青年编委。
-
姓名: 胡文涛简历介绍:
胡文涛,1978年2月生,2013年1月毕业于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本人长期从事纳米孪晶金刚石等新型超硬材料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超硬材料在合成过程中的相转变机理及显微组织结构演化;(2)超硬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化及失效机理;(3)纳米晶材料中的界面结构及行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区域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其他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授权专利6项,其中国际专利4项。
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PNAS等杂志发表科研论文64篇,其中研究成果“纳米孪晶结构极硬立方氮化硼”及“具有极高硬度和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分获2013和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研究成果“纳米孪晶超硬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与合成”获河北省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代表性成果:
1. Ultrahard nanotwinned cubic boron nitride, Nature 493, 385 (2013).
2. Nanotwinned diamond with unprecedented hardness and stability, Nature 510, 250 (2014).
3.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diamond composite with exceptional toughness, Nature 582, 370 (2020).
4. Coherent interfaces govern direct transformation from graphite to diamond, Nature 607, 486 (2022).
5. Structural transition and migration of incoherent twin boundary in diamond, Nature (2023, in press)
-
-
姓名: 钟 明简历介绍:
长期从事与硬质合金和金属材料相关的研究工作。申请人于日本东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供职于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日本UACJ株式会社、中国东北大学,从事硬质合金及金属材料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日期间曾参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和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在美期间曾作为实验负责人参与肯纳金属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合作研发项目。
教育经历:
2012.10-2015.09 东京大学,博士
2010.09-2012.07 东北大学,硕士
2005.09-2009.07 东北大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0.11-今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教授
2019.10-2020.09 株式会社UACJ,研究员
2017.10-2019.09 卡内基梅隆大学,副研究员
2015.12-2017.09 京都大学,研究员
2009.07-2010.03 鞍山钢铁集团,工人
-
姓名: 段隆臣简历介绍:
段隆臣:男,博士,教授/博导,江西九江人,1967年11月生。主要研究方向:深部地质工程,钻头与岩土的相互作用。2004~2015任工程学院勘察与基础工程系主任,现任系书记。中国机械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磨粒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江苏省“双创”人才。中文核心期刊《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地质科技通报》期刊编委。近年来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国际合作、中国地调局、青海省重点研发和转化计划项目、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委托等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SCI/EI论文1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
电话:13886081092,13349838667
E-mail: duanlongchen@163.com
QQ:2473894639
-
姓名: 姚 鹏简历介绍:
主要从事难加工材料的多能场辅助高效精密加工理论和技术研究,针对磨料水射流辅助高效精密磨削加工技术、激光辅助精密磨削理论与技术、精密加工过程监测与分析技术、光学阵列结构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等开展了系统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以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通过多项委托研究课题参与我国航空航天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承担项目总经费近80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拥有16项第一申请人授权发明专利,译著1本,参编教材一部,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目前担任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技术专业委员会和精密加工与微纳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专家”评议人,担任多个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如《Internation Journal of Machine Tool and Manufacturing》、《wear》、《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Ceramics International》、《光学精密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 等,是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先进射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骨干。
主持研发的智能射流辅助超精密曲面磨削机床得到长春光机所及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及认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目前是长春光机所国内第一家且是唯一一家砂轮磨料水射流修整系统供应单位,且其技术成果解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和淄博格尔齿轮有限公司高效精密磨削技术难题,分别产生经济效益500余万元、300余万元。
受教育经历
2008/04 - 2011/04,東北大学(日本),大学院工学院研究科纳米机械系,博士
2002/09 - 2005/03,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硕士
1998/09 - 2002/07,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本科
科研和学术工作经历
2019/09-今,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2018/05-今,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8/07-2019/8,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导师
2017/12-2018/12,罗切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2012/05-2019/8,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所,副教授
2011/04-2012/04,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讲师
2005/04-2011/03,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助教
-
姓名: 贺跃辉简历介绍: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总工程师。主持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TiAl基合金研究组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了“TiAl基合金包套锻复合热机械处理”新技术,完全改变了TiAl基合金热加工技术,使TiAl基合金的热变形不需要特殊的高温等温锻造设备及十分缓慢(小于0.0002/s)的变形条件;可以在普通油压机下进行锻造塑性变形,变形速率可以达到0.2/s;且能够有效地细化显微组织,显著地改善室温韧性,促进了TiAl基合金的实用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采用Ti、Al元素粉制备均质孔径梯度TiAl膜过滤材料,在中国遵义钛厂成功地分离TiCl4。在国内外首次制备出氧化钨纳米锥、纳米线、多刃纳米线等,发明金属催化法制备金属钨纳米线。在Advanced Materials, Apply Physics Letters, Chemical Physice Letters等知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36篇,被SCI收录96篇,ISTP收录6篇,论文被他人引用300多次,其中SCI期刊他引152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十三项。
-
姓名: 贺端威简历介绍:
博士,教授,博士导师。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1998-2006年先后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普林斯顿大学等单位从事科研及研发工作。现为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所长,高压科学与技术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高压物理、超硬材料、能源材料、纳米复合陶瓷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曾为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用于原位中子衍射的高压装置,获该实验室“杰出创新”奖;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国产六面顶压机的二级六-八模大腔体静高压系统;主导研发的超硬复合材料已开始应用于国内高速高效切削加工与石油钻探领域;生长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超硼氧化物(B6O)单晶,被《Nature》杂志编辑分别在“Materials update” 及 “Science update”上专文介绍;首次采用一步反应烧结法,在高压下制备出了高性能的纳米结构超硼氧化物超硬复合陶瓷。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等各类项目10余项,在Adv Mater, Phys Rev Lett, Phys Rev B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60余篇,他引500余篇次,获准国内外专利5项。
主要研究领域:
1. 新材料的原子分子设计与高压合成
2. 大腔体静高压技术发展
3. 高压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行为研究
-
姓名: 袁巨龙简历介绍:
江工业大学资深教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人员
浙江工业大学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 主任
浙江工业大学新昌科学技术研究院 院长
邮箱:jlyuan@zjut edu cn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磨粒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
中国精密加工与纳米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
中国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 副理事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 常务理事
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 委员
日本精密工学会 正会员
第16届国际制造会议(IMCC) 组委会副主席
第7~15届中日超精密加工学术会议(CJUMP) 共同主席
第16届国际磨粒技术会议(ISAAT) 组委会主席
丝路先进制造学术会议(SAM) 发起人及主席
“西湖论剑”精密制造国际会议 发起人及主席
研究团队介绍
袁巨龙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教学工作。围绕基础几何形状表面的精密与超精密磨削、研磨抛光加工技术与装备,开展一系列原创性的超精密加工方法、关键技术、加工与光学非接触检测装备研究,包括:
1)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新原理新方法;
2)精密与超精密加工装备;
3)精密与超精密加工过程智能控制系统;
4)超精密光学非接触检测仪器。
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技术及理论,推动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理论的发展及技术进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80余人,出版著作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软件著作权6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论文与著作
[1] Yuan J, Yao W, Zhao P, et al. Kinematics and trajectory of both-sides cylindrical lapping process in planetary motion typ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15, 92: 60-71.
[2] 李敏, 袁巨龙, 吴喆, 等. 复杂曲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5): 178-191.
[3] Li M, Lyu B, Yuan J, et al. Evolution and equivalent control law of surface roughness in shear-thickening polish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16, 108: 113-126.
[4] Zhou F, Yuan J, Lyu B, et al. Kinematics and trajectory in processing precision balls with eccentric plate and variable-radius V-groov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6, 84(9-12): 2167-2178.
[5] Yuan J, Lyu B, Hang W, et al.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technologies[J].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12(2): 158-180.
[6] Wu Z, Yuan J, Lyu B, et al. Precision machining of aspheric surface based on elastic deformation molding method[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6, 83(1-4):665-672.
[7] 袁巨龙, 张飞虎, 戴一帆, 等.超精密加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15): 161-177.
[8] 袁巨龙, 王志伟, 文东辉, 等. 超精密加工现状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07(01): 35-48.
[9] 袁巨龙, 吴喆, 吕冰海, 等. 非球面超精密抛光技术研究现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23): 167-177.
[10] 李敏, 袁巨龙, 吕冰海, 等. Si3N4陶瓷的剪切增稠抛光[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9): 193-200.
[11] 袁巨龙. 功能陶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M].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
-
姓名: 耿延泉简历介绍:
耿延泉博士,男,汉族,1987年1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纳米加工、检测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在内的10余项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荣获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5)、第十九届“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称号。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20余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
-
-
姓名: 贾晓鹏简历介绍:
贾晓鹏教授,1962年生,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教授,《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超硬材料工程》等学术刊物编委。1996年于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9年期间先后在日本筑波大学、日本无机材料研究所、日本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99年12月作为国家第二批教育部特聘教授回到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为超硬和多功能材料的高温高压合成与应用。在宝石级金刚石、高品级工业金刚石、立方氮化硼,以及热电材料、功能陶瓷、翡翠等的高温高压合成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在其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RSC Advances, Crystal Growth & Design, Carbon,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等期刊上共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90余篇,获多项发明专利,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姓名: 徐 东简历介绍: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5年–2016年美国 Northeastern University和Clemson University,Visiting Professor of MSE。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功能材料分会理事、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和《电瓷避雷器》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评审专家、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等国家和多个省市科技奖励或科技项目评审专家。2012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担任J Eur Ceram Soc,J Am Ceram Soc,J Alloy Compd,Ceram Int,J Electroceram,Mat Sci Eng B,Mat Res Bull等多种国际知名SCI刊物审稿专家。
-
-
姓名: 徐三魁简历介绍:
徐三魁、男、1967年9月生,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91-1996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历任车间工程师、厂级工艺工程师,主持参加多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996年调入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委员,河南省材料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曾获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奖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个项目获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参编陶瓷磨具制造等教材3部,主要研究方向:超硬材料、磨料改性及磨具制品研究,多孔材料制备改性及功能性研究。
-
姓名: 高 尚简历介绍:
2014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年留校工作至今,2016-2018年以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博士后身份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留学进修,2017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制造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精密/特种加工与微制造”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的青年骨干,国际纳米制造协会会员(ISNM member),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ASME member),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表面工程》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硬脆晶片高精度低损伤加工理论与工艺、复杂曲面光学元件超精密制造技术、半导体器件散热基板超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专项项目子课题、装备预先研究共用技术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7项,此外,还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项目6项。
相关成果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优秀奖1项,通过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鉴定9项;发表SCI/EI论文53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英文专著章节1章。近五年取得的主要代表性成果如下:
科研获奖:
1.康仁科, 高尚, 朱祥龙, 董志刚, 闫宁, 闫志锐. 大尺寸晶圆的高效低损伤减薄磨削理论与技术,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奖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1.15.
2.康仁科, 朱祥龙, 董志刚, 周平, 闫志瑞, 吕洪明, 郭东明, 高尚, 库黎明, 徐凯, 张军, 金洙吉, 郭晓光, 王紫光, 王永涛. 300 mm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奖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2018.10.25.
发表论文:
1.Renke Kang, Yu Zhang, Shang Gao*, Jinxing Huang, Xianglong Zhu. High surface integrity fabrication of silicon wafers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nonwoven structured grind-polishing wheel.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2, 77, 229-239. (SCI)
2.Shang Gao, Jialu Qu, Honggang Li, Renke Kang*. Effect of fiber type and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lapping machinability of fiber-reinforced polyetheretherketone. Polymers, 2022, 14, 1079. (SCI)
3.Honggang Li, Renke Kang, Shang Gao*, et al. Surfac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AlN ceramics induced by ultra-precision grinding[J].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2: DOI: 10.1080/10426914.2022.2032141. (SCI)
4.高尚, 李洪钢, 康仁科*,何宜伟,朱祥龙.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单晶的制备方法及其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机械工程学报, 2021, 57(9): 213-232. (EI)
5.Shang Gao, Honggang Li, Renke Kang*, Yu Zhang, Zhigang Dong. Effect of strain rate on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lN ceramics under scratching[J]. Micromachines, 2021, 12(1), 77-94. (SCI)
6.Yu Zhang, Renke Kang, Shang Gao*, Jinxing Huang, Xianglong Zhu. A new model of grit cutting depth in wafer rotational grinding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grinding wheel, workpiece characteristics, and grinding parameters[J].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21, 72: 461-468. (SCI)
7.Zhiyuan Li, Shang Gao*, Renke Kang, Honggang Li, Xiaoguang Gu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pping and grinding induced surface/subsurface damage of silicon wafers and corresponding polishing efficienc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brasive Technology, 2020, 10(2): 122-133. (EI)
8.高尚, 耿宗超, 吴跃勤, 王紫光, 康仁科*. 石英玻璃超精密磨削加工的表面完整性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5): 186-195. (EI)
9.Linquan Cai, Xiaoguang Guo, Shang Gao*, Zhiyuan Li, Renke Kang.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N ceramics under nanoscratching[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9, 45(16): 20545-20554. (SCI)
10.Yuqing Wu, Shang Gao, Renke Kang, Han Huang*. Deformation patterns and fracture stress of beta-phase gallium oxide single crystal obtained using compression of micro-pillar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9, 54(3): 1958-1966. (SCI)
11.Shang Gao, Yuqing Wu, Renke Kang*, Han Huang*. Nanogrinding induced surface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single crystal β-Ga2O3.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018, 79: 165-170. (SCI)
12.Shang Gao, Han Huang, Xianglong Zhu, Renke Kang*. Surface integrity and removal mechanism of silicon wafers in chemo-mechanical grinding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soft abrasive grinding wheel.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017, 63: 87-93. (SCI)
13.Shang Gao, Renke Kang*, Zhigang Dong, Bi Zhang, Ziguang Wang. Surface integrity and removal mechanism in grinding sapphire wafers with novel vitrified bond diamond plates.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17, 32(2): 121-126. (SCI)
14.Shang Gao, Huang Han*. Recent advances in micro- and nano-machining technologies.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12(1): 18-32. (SCI)
15.Yuqing Wu, Shang Gao, Han Huang*. The deformation pattern of single crystal β-Ga2O3 under nanoindentation,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017, 71: 321-325. (SCI)
16.高尚,朱祥龙,康仁科*,郭东明,王紫光,张璧. 微晶玻璃超精密磨削的表面/ 亚表面损伤及其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53(7):180-188. (EI)
授权专利:
1.高尚, 康仁科, 李洪钢, 董志刚, 朱祥龙.一种轻质基材薄壁反射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号ZL 202010641975.8. 授权日2022-2-23.
2.高尚, 康仁科, 杨鑫, 董志刚, 黄金星, 朱祥龙. 一种用于半导体晶片自旋转磨削的无线检测平台及检测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2110565515.6. 授权日2022-2-16.
3.高尚, 康仁科, 牟宇, 张瑜, 董志刚, 朱祥龙. 一种用于加工硬脆材料的抛光轮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2010693988.X. 授权日2022-1-25.
4.高尚, 康仁科, 董志刚, 何宜伟, 朱祥龙, 李洪钢. 一种易解理半导体晶体的加工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910867396.2, 授权日2021-11-6.
5.高尚, 康仁科, 何宜伟, 董志刚, 朱祥龙, 牟宇. 一种基于控制力的氧化镓防解理加工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910866704.X 授权日2021-2-26.
6.康仁科, 高尚, 李洪钢, 董志刚, 朱祥龙, 牟宇. 一种薄型板状蓝宝石晶片的加工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910754849.0 授权日2021-5-25.
7.董志刚, 康仁科, 刘海军, 高尚, 朱祥龙, 周平, 陈修艺. 一种消除重力影响的薄基片变形测量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510496479.7, 授权日2018-7-13.
科技成果鉴定:
1.康仁科, 高尚, 董志刚, 朱祥龙, 周平, 郭东明, 王紫光, 郭晓光, 金洙吉, 黄宁. 单晶硅片的软磨料砂轮机械化学磨削技术. 鉴定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鉴定日期: 2018.4. 鉴定水平: 国际领先水平.
2.朱祥龙, 康仁科, 高尚, 董志刚, 周平, 郭东明, 黄宁, 王紫光, 张军, 金洙吉, 郭晓光. 大尺寸晶圆超精密磨削减薄工艺与设备. 鉴定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鉴定日期: 2018.4. 鉴定水平: 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设备的关键技术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
3.周平, 康仁科, 郭东明, 高尚, 董志刚, 朱祥龙, 张振宇, 郭晓光, 金洙吉, 王紫光, 黄宁. 金刚石砂轮超精密磨削单晶硅损伤控制理论与工艺. 鉴定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鉴定日期: 2017.8. 鉴定水平: 国际领先水平.
4.康仁科, 朱祥龙, 董志刚, 高尚, 周平, 郭东明, 黄国庆, 张 军, 金洙吉, 吕洪明, 郭晓光, 王紫光, 黄 宁, 蔡 英. 晶片超精密平整化磨削技术与装备. 鉴定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鉴定日期: 2017.8. 鉴定水平: 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晶片超精密磨削过程中磨削力在线测量与监控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5.董志刚, 康仁科, 周平, 高尚, 朱祥龙, 郭东明, 金洙吉, 刘海军, 王紫光, 黄宁. 大尺寸薄硅片加工变形测量与残余应力评价技术. 鉴定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鉴定日期: 2017.8. 鉴定水平: 国际先进水平.
-
姓名: 高 航简历介绍:
高帆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任职 : 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中国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生产工程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国际磨粒加工技术学会(ICAT)常务理事
性别:男
毕业院校:东北工学院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地点: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16房间
联系方式:0411-84706138
电子邮箱:gaohang@dlut.edu.cn
大连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和机械制造学科负责人、国际磨粒加工技术学会常务委员、国际复合材料SAMPE组织(大陆)理事、中国生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大连理工大学(沈阳铁西)军民融合研究院院长,是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荣誉纪念章获得者。
在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硕、博教学的同时,近十五年来,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和先进难加工材料加工面临的挑战和工程技术难题开展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芳纶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构件的高质高效加工和预成型制备技术与工艺装备研发、软脆功能晶粒材料(KDP、DKDP等)的超精密加工技术与精密抛光设备研发、复杂(内腔)曲面零件(3D打印零件、整体叶轮和叶盘类零件、小孔零件等)的精密光整加工技术与工艺装备研发、曲面类零件(整体叶盘、航天铝合金壳体等)磨料水射流加工等,主持和完成了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和子课题、国家04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课题、GF基础科研项目、ZZ预先研究计划项目、中航创新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40多项,各类军工横向科研几十项。
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奖(排序3)、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序2)、2016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序2)、2016年度大连市政府专利奖一等奖(排序1)、2013年度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序1)、2013年度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序2)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约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约200余篇,作为主编出版专著或教材3部。
-
姓名: 高玉飞简历介绍: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专家评议人;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基金项目结题评审专家国际太阳能协会(ISES)专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刚石线锯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电镀超硬磨料磨具制备技术与理论、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设计。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防预研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13项,企业课题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授权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Solar Ener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Ceramics International》与《Wear》等20份国际期刊审稿人;《机械工程学报》与《表面技术》等10份国内期刊审稿人。
-
-
姓名: 郭 江简历介绍:
郭江,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新加坡科技局研究员。现就职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光学制造、金属基材构筑成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及首届“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目前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累计科研经费近7000万元,当前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7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制造、光学、精密仪器、材料处理等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研究成果被新加披科技局评选为2018 A*STAR Research Highlights。在双清论坛、第二届全国特种加工青年学者论坛、极端制造青年科学家主题沙龙、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冬季会议等多个国内/国际高水平会议上做特邀/大会报告。担任双清论坛秘书组成员,极端制造青年科学家主题沙龙、第七届亚太光学制造会议主席团成员。参与成果鉴定1项,成果转化1项(190万元)。
现担任的主要社会职务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副总干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主编助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辽宁科协“海智百人计划”专家。
-
-
姓名: 郭 磊简历介绍:
郭磊,陕西三原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长安大学专业建设责任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NSF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资助赴美国University of Toledo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入选长安大学“海外优秀博士遴选计划”,入选长安学者青年学术骨干人才计划。担任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等多个SCI期刊特邀审稿人。
郭磊课题组研究方向紧密贴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光电芯片、航空航天、生物医疗、能源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内的关键零部件超精密制造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先进材料科学等交叉理论,开展面向智能磨削抛光加工方法与机器人装备开发等方向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申请人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科技部战略发展研发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共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面上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高新技术培育项目1项、基础研究项目1项,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各类纵向项目与企业委托横向课题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代表性成果:
Guo L.*, Zhang X. Chen.S.,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recision Abrasive Machining Process of Hard and Brittle Materials with Ultraviolet-Resin Bond Diamond Abrasive Tools, Materials, 2019 (SCI, 他引21次)
Guo L.*, Zhang X. Marinescu I.,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brasive Machining Process of Electronic Substrate Material with A Novel Ultraviolet-Curable Resin Bond Diamond Lapping Plate, IEEE Access, 2019 (SCI)
Guo L.*, Huang Q., Marinescu I., Effect of nanosized alumina filler on manufacturing of UV light curable resin-bonded diamond lap grinding whe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21, Issue 2, pp 223-228, 2017 (SCI)
石兴泰,郭磊*,刘晓辉,靳淇超等,随机网格结构固结磨料磨盘平面磨削性能研究,金刚石磨料与磨具工程,2022
刘永胜,郭磊*,靳淇超等,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磨粒把持固结行为分析,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2
一种磁流变弹性体变刚度气囊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22
一种树脂结合剂磨具挤压成型混合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21
一种磨料水射流路面破碎装置,发明专利,授权,2019
-
姓名: 陳炤彰简历介绍:
姓名: 陳炤彰
職稱: 特聘教授
(兼晶圓平坦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學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
研究領域: 精密製造
研究項目: 非球面鏡片射出模仁之形狀誤差分析 微米結構模造技術
矽晶圓拋光平坦化加工 藍寶石晶圓之拋光平坦化加工 LAO之拋光平坦化加工
任教課程: 製造學 精密工程概論 超精密加工 電腦輔助設計/製造 塑膠射出成形模具設計應用
個人網頁: http://homepage.ntust.edu.tw/artchen/
研究簡介: http://www.me.ntust.edu.tw/files/15-1047-64906.php?Lang=zh-tw
實驗室: 精密製造實驗室 http://pml.me.ntust.edu.tw/
研究室: T3-705
聯絡方式: artchen@mail.ntust.edu.tw
(02)2737-6447
Office Hours: 借調
-
姓名: 陳順同简历介绍:
姓名 陳順同
辦公室電話:02-77493510, 0911-811954
E-mail:chenst@ntnu.edu.tw
個人網站:http://mfl.mt.ntnu.edu.tw/
類別 專任師資
職稱 教授兼系主任
研究專長 1.超精微線切割與雕模放電技術研究
2.超精微製造技術與量測技術研究
3.超精微生醫及光電模具開發
4.精微CNC複合製造系統開發
5.精微CNC複合量測系統開發
研究旨趣及方向 1.精微複合式製造系統開發研究 2.精微生醫細胞鏡檢模具開發研究 3.精微光學繞射元件模具開發研究 4.精微放電/切削/沉積/量測技術開發 5.腦波探針/3D-IC探針/LED探針開發
教師研究成果實例
-
-
-
姓名: 黄 凯简历介绍:
黄凯,男,汉族,四川眉山市人,1974年11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职于北京科技大学,从事有色金属冶金、粉末冶金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开发成功系列尖端PDC产品,尤其在6000m以上深度的坚硬致密、强研磨性地层专用复合片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川、疆、陕北等地深层油气区块钻进表现优异,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2年9月-2003年11月 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专业 本-硕-博
2004年3月-2005年4月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2005年5月-2008年3月 日本佐贺大学理工学部 客座研究员
2008年4月-至今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讲师、副教授
主要从事湿法冶金新工艺设计、金刚石复合片设计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参加国内外会议50余次。
近年在超硬材料方向发表学术论文如下:
[1]朱佳俊,魏文亮,吴名扬,黄凯*. 从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外圆加工废料中浸出钴. 湿法冶金,2021(40)373-376.
[2] 朱佳俊,魏文亮,吴名扬,黄凯*. 机械活化氧化法回收PDC外圆加工废料中的钴.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21(49)31-36.
[3] Haifang Huang, Bin Zhao, Wenliang Wei, Zhihua Si, Kai Huang*. Effect of cobalt cont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 Hard Materials,2020(92)105312-105320. DOI:10.1016/j.ijrmhm.2020.105312.
[4] 黄海芳,黄凯*,谷继腾,方克明. 人造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模型[J]. 人工晶体学报, 2020, 49(7): 1180-1186.
[5] 黄海芳,黄凯*.聚晶复合片的钴管理研究进展.超硬材料工程,2019(31)6:33-39.
[6] Gu Jiteng, Huang Kai*, Fang Keming, Wang Xiao, Li Zhihai, Si Zhihu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ior structure of synthetic diamond particles.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016(451)165-169. DOI:10.1016/j.jcrysgro.2016.07.028.
[7] Gu Jiteng, Huang Kai*. Role of cobalt of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 (PDC) in drilling process.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2016(66)98-101. DOI:10.1016/j.diamond.2016.03.025.
近年来申请及授权相关专利:
[1] 黄凯,魏文亮. 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及钻头. CN202120180182.0.
[2] 黄凯,王晓,李志海,司治华. 聚晶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片基体、复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210221919.4.
-
-
-
姓名: 黄国钦简历介绍:
黄国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副院长。2010年于华侨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18年公派在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精密技术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为脆性材料加工技术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核心成员,ICAT国际磨料技术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泉州市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编委等。研究内容涉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机器人加工过程控制与应用、超硬材料工具设计与制备、智能制造装备设计与开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在内的多项科研奖励;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泉州市青年科技奖、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包括福建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在内的多项人才计划。
【主要任职】
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 理事、副秘书长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Abrasive Technology (ICAT,国际磨料技术委员会)青年委员
《金刚石磨料与磨具工程》期刊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
高效精密加工
智能制造与装备
【研究领域】
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
机器人加工过程控制与应用
超硬材料工具设计与制备
智能制造装备设计与开发
-
-
-
姓名: 崔仲鸣简历介绍:
崔仲鸣,教授,男,1962年出生,硕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制造工程系主任。现担任全国磨粒加工技术学会委员,全国光整加工技术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曾获郑州市青年科技标兵、河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磨削技术,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制品。
主要研究成果:先后完成过4项部级科研项目,其中2项为负责人,参加过一项国家级火炬计划,其中机械部攻关项目《高精度复杂型面金刚修整滚轮研制》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横向课题10余项。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攻关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篇,被SCI、EI收录9篇,出版专著2部,编写教材1部。
-
姓名: 康仁科简历介绍:
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精密/特种加工与微制造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基础加强重点项目首席。
兼任国际磨粒技术学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Abrasive Technology, ICAT)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副主任、生产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微纳米制造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加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切削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精密工程与微纳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超声加工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微纳制造摩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协会切削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切削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自动化加工技术与系统委员会副主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和《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brasive Technology》和《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编委。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973计划”项目课题、“86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课题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防基础科研核科学挑战专题项目、总装预研项目、装发领域基金、教育部联合基金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
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100多项。
-
-
姓名: 梁志强简历介绍:
围绕兵器、航空、航天、光学、医工等领域对微小复杂结构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制造需求,长期从事精密微细加工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具、新工艺等科学与技术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面上2/青年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70万元,2019-2022)、基础加强重点项目课题、国防基础科研、国防973项目专题、科技部青年973计划专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先进加工领域Int J Mach Tool Man、J Mater Process Tech、Appl Surf Sci、Materials and Design、Int J Adv Manuf Tech、Ultrasonics、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总计1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6项,已授权40余项,参编英文著作1章。
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第五)、第21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机械工业技术进步一等奖、机械工业技术发明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中国兵工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1、2016)、中国磨粒技术学术会议(第18、19届)、全国超声加工技术研讨会(2016、2018)、中国(国际)光整加工学术会议(2016、2018)、全国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会议(2017、2019)、第13届中日超精密加工国际学术会议等国内外会议“优秀论文奖”共11项。
目前是参与的社会职务有:
1) 国际纳米制造学会(ISNM) Active member(2017-);
2) 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ICAT)青年委员(2019-);
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委员(2021-);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
5)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9-);
6)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超声加工技术委员会委员(2016-);
7)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
8)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委员(2020-);
9)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头颈专业委员会委员(2019-);
10)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11) 日本机械学会(JSME)、精密工学会(JSPE)、磨粒加工学会(JSAT)会员;
12) 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
姓名: 梁桂强简历介绍:
梁桂强,男,1976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高级工程师。
自2005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山东省机电专业带头人,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自2011年到清华大学读博以来,一直从事硬脆航空复合材料的超声高速加工并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功能材料》、《机械设计与制造》、等国际、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首位或独立12篇,其中被SCI检索2篇,被EI检索10篇;2011-2016年以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一项; 主持省级课题一项(2011年)、市级课题一项,参研清华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一项(2012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2014-2017年)。
2016年1月,创办北京领航科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2月由于市场需求,又成立湖南领航科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这两家公司法人并任总经理,主要从事切削加工仿真相关的技术推进、软件开发以及产业应用相关工作。
2017年起持续不断推进切削仿真技术同时通过国际会议、校企巡讲等方式宣传和推广切削仿技术在各类企业的产业应用,从2016年6月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后至今,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1项湖南省湘潭市市级课题,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20项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两家公司并以此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由于持续推进切削仿真技术产业化,作为首届切削仿真国际学术会议发起人,2018年起相继被清华大学、湖南工程学院以及长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聘为研究生企业导师,同时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切削仿真学术及产业报告。2020年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刀具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理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同时也是《工具技术》、《机械科学与技术》杂志特邀审稿人《金刚石与磨具磨料工程》杂志切削仿真专栏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同《机械工程学报》JME学院联合共建切削仿真微课平台并在2020年疫情期间连续进行了十余次的切削仿真公益讲座,在线听课总人数达万余人,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
-
姓名: 董志刚简历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成员。
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际磨粒技术学会(ICAT)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超声加工技术委员会委员、磨粒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精密工程与微纳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任科技部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 & Design、Journal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机械工程学报、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等21个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连续两年获评《机械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难加工材料高效加工、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工作。承担国防基础科研科学挑战专题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8项。
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4项。
-
姓名: 韩光超简历介绍:
韩光超,男,博士,1974年7月出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微纳米成形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分会常务理事。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获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机械学院做访问学者。主持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航天科工联合基金、湖北省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2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4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型零件形性一体化成形制造工艺与装备,多金属3D打印复合制造,超声辅助成形加工,超声辅助切削加工,微纳成形加工等。
-
姓名: 傅玉灿简历介绍:
1972年6月出生,1999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出站后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机电学院院长;兼任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ICAT)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超声加工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会员。
主要从事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超硬磨料工具技术、绿色高效冷却技术的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973、863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基金及企业委托研究课题3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国防特色教材“难加工材料高效加工技术”1部。出版专著“钎焊超硬磨料砂轮高效磨削理论与技术”1部。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军民结合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2003年UTC-容闳科技教育奖。所在“难加工材料的高性能加工技术”团队入选2008年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
姓名: 焦 锋简历介绍:
焦锋,二级教授、博导,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机学会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机械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焦作市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超声加工技术与装备、复合加工技术等。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和企业项目6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国机械工业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6件,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3部。
-
姓名: 鲁艳军简历介绍:
鲁艳军,博士,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助理教授,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负责人,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入选广东省100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南山区“领航人才”,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粗金刚石砂轮精密放电修整修齐工艺、半导体硬脆材料的微细磨削加工技术以及LED导光板、生物医用微流控芯片等微模芯精密磨削及其微注塑成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单晶碳化硅、陶瓷、硬质合金等高附加值零部件的微磨削工艺及微纳工程应用,对于高附加值的微制造及产业化具有较大意义。创新性提出粗金刚石砂轮的脉冲放电-机械化学复合修整修齐方法,将粗砂轮微出刃磨粒快速修平修齐,克服产业中金刚石砂轮修整效率及磨削效率较低的技术瓶颈,实现硬脆材料的高效精密微细加工。创造性开发出微结构模芯的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微注塑快速成形工艺,在陶瓷、模具钢模芯和聚合物表面加工制造出形状精度可控的微阵列结构,能有效提高生物医用微流控芯片、光电芯片等元件的制造效率及形状精度。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SCI, JCR一区TOP)、《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专利4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含美国专利2项),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深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企业横向项目5项,获第八届金博奖“创新领秀奖”。
-
-
姓名: 缑慧阳简历介绍:
Staff Scientist, Beijing Laboratory
Email: huiyang.gou@hpstar.ac.cn
Phone: +86 (10) 5698-1749
Room: A508
Research Interest:
The research interest of Huiyang Gou is exploring the design principle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novel functional materials, including super-hard, superconducting and energy-related materials, using the state-of-art high-pressure techniques.
-
姓名: 裴夤崟简历介绍:
裴夤崟,男,1975生,高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现任郑州机械研究所科技发展部部长、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钎焊材料与钎焊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承担了973课题“钎缝缺欠表征方法及形成机理研究”、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单层钎焊金刚石工具研究”、先后参与了科技部院所基金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南省及郑州市等各类科研计划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1项,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在推动钎焊行业技术进步,促进钎焊技术服务方面,先后承担了电机换向器的石墨紫铜钎焊、盾构机用刮刀钎焊、液压集成阀的钎焊、油井用陶瓷探针的钎焊、天然金刚石锥刀的钎焊、超声波发生器用钛合金与硬质合金的钎焊等技术难度大的项目。
-
姓名: 樊文刚简历介绍:
樊文刚,男,1985年2月生,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磨削与精密加工研究所副所长;致力于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钢轨砂轮/砂带磨削、复杂曲面数控砂带磨削以及机器人数字化柔性制造系统等领域研发工作,已有多项专利成果成功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研发的锂电驱动多功能钢轨砂带磨削装备于2022年2月登上中央电视台CCTV 2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获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近40余项,发表国内外权威SCI/EI检索期刊论文超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制造领域权威期刊《ASME-JMSE》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国内制造领域权威期刊《机械工程学报》发表学术论文8篇),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Tribology International》以及《机械工程学报》、《清华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连续三年(2019、2020、2021)获得《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和《机械工程学报》两刊优秀审稿专家称号。
兼任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磨床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副秘书长、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北京韧性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mechatronics》青年编委等职务;入选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计划,获得《机械工程学报》青年杰出论文(全国5篇)、北京市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北京交通大学智瑾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全校10名)、太原重工奖教金优秀教师、北京交通大学就业创业贡献奖、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山东省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全市15名)、江西省抚州市科技创新一等奖、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全国30篇)、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全校10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首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优胜奖(全国第8名)、首届世界风筝都·潍坊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高端装备领域第3名)等荣誉。
-
姓名: 潘继生简历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博士、教授,制造工程系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十佳授课教师”,《机械设计》课程广东省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专利银奖获得者。2007年于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硕士学位,2015年于广东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澳大利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光电晶片平坦化加工工艺、磁流变抛光技术、智能材料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和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完成NSFC-广东联合基金项目等多个国家、省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6项(其中已获授权19项),申请PCT专利7项、申请美国专利2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5项,其中7项专利实施许可转让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曾获2005年度教育部科技发明奖一等奖、2013年度广东省专利金奖、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布局大赛“最具投资潜力奖”、2020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1年第八届广东省专利金奖(第一发明人)和2022年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银奖(第一发明人)等荣誉称号。
-
-
-
姓名: 王春锦简历介绍:
王春锦博士现为香港理工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研究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抛光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中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检索超过60余篇,多数发表在研究领域内国际权威期刊上,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等,并且获授权专利10余项。担任欧洲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EUSPEN)和亚洲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ASPEN)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一节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CSME)会员,国际工程技术协会(AET)会员,同时为机械制造及光学工程领域二十多个SCI国际期刊的活跃审稿人。
代表性工作主要包括:
1)首次提出了磁场辅助批量化抛光技术,可实现自由曲面工件的高效低成本纳米级抛光,不仅可以实现纳米级的自由曲面批量抛光,而且可以获得微米级的形状精度,可满足大部分民用产品的精度需求;
2)首次提出了多射流抛光技术,可用于复杂曲面及结构曲面的高效抛光,大幅度提升了现有水射流抛光技术的效率,同时保持良好的表面质量,将成为自由曲面甚至复杂曲面超精密抛光的有效手段;
首次提出了使用半柔性气囊抛光大尺寸非球面光学玻璃的方法,与现有柔性气囊抛光技术相比,抛光效率提升了十倍以上,同时保证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已成功应用与国家某重大光学工程大尺寸非球面玻璃的高效抛光。
-
-
姓名: 邓辉简历介绍:
长期致力于研究脉冲激光修整机理及关键工艺、研发工业应用级的激光修整智能装备,被国际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评为该领域最活跃、发文量最多的学者之一。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6篇(Q1区6篇、Q2区6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研究成果得到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Liangchi Zhang教授、国际生产工程院会士(CIRP Fellow)Konrad Wegener与Dragos Axinte教授等权威学者的充分认可(SCI他引280余次);在聘湘潭市高层次人才,湖南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5209、5160516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J4022、2017JJ3077)、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21B0458)等项目;培养在读博士生1名、硕士生7名,指导湖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
-
姓名: 刘金龙简历介绍:
长期从事CVD金刚石材料合成与功能应用研究。近年来开展了大尺寸热学级、光学级金刚石材料制备与加工,探测器级与电子级金刚石材料制备与器件等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发展了大面积、超厚金刚石膜制备与加工技术,获得了直径5英寸光学级金刚石材料,并在国内成功实施大尺寸CVD金刚石膜散热与光学应用,相关产品在北斗导航、飞船试验等方面成功应用与验证。开展了CVD金刚石半导体与器件研究,获得了国内领先的金刚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性能,并实现了探测器级材料的生长与探测器对α粒子的精确响应。先后主持和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科工局军品配套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军委科技委基础前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编写著作2部,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9),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2018)。
-
姓名: 刘强简历介绍:
刘强,男,1988年5月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主要从事智能刀具技术,切削加工过程检测监控技术、仿生刀具设计与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1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1项、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项。作为第2参与人联合中国一重等公司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与“成飞”、“厦门金鹭”、“罗佑发动机”、“复星伟创”、“斯特莱茵”、“变形积木”等多家企业开展科研攻关,解决企业多项技术难题,实现技术落地。已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申请与授权专利20余项。所在课程组《智能制造》课程获得“金课”认定,指导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并获三等奖。所培养研究生获得优秀毕业生及科技个人称号。
-
-
-
-
姓名: 李琛简历介绍: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orce modelling of the grinding of YAG single cryst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Li C, Li X, Wu Y, et al.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orce modelling of the grinding of YAG single cryst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19, 143: 23-37.
Phase transition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duced by self-rotating grinding of GaN single cryst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Li, C., Piao, Y., Meng, B., Hu, Y., Li, L., & Zhang, F. Phase transition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duced by self-rotating grinding of GaN single cryst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22, 172: 103827.
Understand anisotropy dependence of damage evolution and material removal during nanoscratch of MgF2 single cryst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Li C, Piao Y, Zhang F, Zhang Y, Hu Y, & Wang Y. Understand anisotropy dependence of damage evolution and material removal during nanoscratch of MgF2 single cryst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2023, 5, 015101.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rface generation modelling of crack-free grinding of GGG single cryst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Li C, Wu Y, Li X, et 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rface generation modelling of crack-free grinding of GGG single crystals[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20, 279(5): 116577.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laser assisted grinding of GaN cryst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Li C, Hu Y, Zhang F, Geng Y, Meng B.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laser assisted grinding of GaN cryst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3, 239, 107856.
Anisotropy dependence of material remova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during nanoscratch of gallium nitride single crystals on (0001) plan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Li C, Piao Y, Meng B, et al. Anisotropy dependence of material remova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during nanoscratch of gallium nitride single crystals on (0001) plane[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2, 578: 152028.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and subsurface defects induced by abrasive machining of optical crystals using grazing incidence X-ray diffrac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Y Zhang, Q Wang, C L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and subsurface defects induced by abrasive machining of optical crystals using grazing incidence X-ray diffrac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J].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2022, 26, 51-61.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during fly-cutting of KDP cryst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Li C, Piao Y, Hu Y, et al.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during fly-cutting of KDP cryst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1, 210: 106751.
Research of material remova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for single crystal GGG (Gd3Ga5O12) based on varied-depth nanoscratch testing Materials & Design Li C, Zhang F, Meng B, et al. Research of material remova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for single crystal GGG (Gd3Ga5O12) based on varied-depth nanoscratch testing[J]. Materials & Design, 2017, 125: 180-188.
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effect on material remova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ductile nanoscratch tests of Lu2O3 single crystal Ceramics International Li C, Zhang F, Wu Y, et al. 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effect on material remova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ductile nanoscratch tests of Lu2O3 single crystal[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8, 44(17): 21486-21498.
Theoretical modelling of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 load of KDP crystals on (001) plane during nanoindentation and nanoscratch tests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Li C, Zhang Y, Zhou G, et al. Theoretical modelling of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 load of KDP crystals on (001) plane during nanoindentation and nanoscratch tests[J].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0, 9(6): 14142-14157.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f Gd3Ga5O12 crystals with graphene oxide coolant: Material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Li C, Li X, Huang S, et al.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f Gd3Ga5O12 crystals with graphene oxide coolant: Material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1, 61: 417-427.
Repeated nanoscratch and double nanoscratch tests of Lu2O3 transparent ceramics: Material remova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 penetration depth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Li C, Zhang F, Wang X, et al. Repeated nanoscratch and double nanoscratch tests of Lu2O3 transparent ceramics: Material removal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 penetration depth[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18, 38(2): 705-718.
Strain-rate dependence of surface/subsurfac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during nanoscratching tests of GGG single crystal Ceramics International Li C, Zhang F, Piao Y. Strain-rate dependence of surface/subsurfac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during nanoscratching tests of GGG single crystal[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9, 45(12): 15015-15024.
Nanoindentation and nanoscratch tests of YAG single crystals: an investigation into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rfac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 edge-breaking size Ceramics International Li C, Zhang Q, Zhang Y, et al. Nanoindentation and nanoscratch tests of YAG single crystals: an investigation into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rfac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 edge-breaking size[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 46(3): 3382-3393.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grinding for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during precision grinding of leucite glas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Zhang Y, Wu T, Li C*,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grinding for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during precision grinding of leucite glass ceramic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2, 231: 107562.
Effects of sandwiched film thickness and cutting tool water contact angle on the processing outcomes in nanoskiving of nanowires Materials & Design Z Dong, Y Yan, G Peng, C Li*, Y Geng*. Effects of sandwiched film thickness and cutting tool water contact angle on the processing outcomes in nanoskiving of nanowires[J]. Materials & Design, 2023, 225: 111438.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and sub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3D nanomil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J Wang, Y Yan, C Li*, Y Geng*.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and sub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3D nanomill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3, 242: 108020.
Theoretical model of warping deformation during self-rotating grinding of YAG wafer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Li, C., Hu, Y., Huang, S., Meng, B., Piao, Y., & Zhang, F. Theoretical model of warping deformation during self-rotating grinding of YAG wafers[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2, 48: 4637-4648.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and grinding force modelling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for SiC ceramic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Li C, Zhang F, Meng B, et al.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and grinding force modelling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for SiC ceramics[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7, 43: 2981-2993.
硬脆单晶材料塑性域去除机理研究进展 机械工程学报 李琛, 张飞虎, 张宣, 等. 硬脆单晶材料塑性域去除机理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3): 181-190.
-
-
-
姓名: 周坤简历介绍:
周坤,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曾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难加工材料磨削工艺与机理、摩擦磨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Tribology International、Wea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超过10篇,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1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共5项,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重庆市机械行业十大科技进展”。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担任机械制造领域的十余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代表性工作主要包括:
1)提出了激光诱导烧蚀辅助磨削方法,可使得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降低88%、表面粗糙度降低54%,同时加工表面脆性损伤、金刚石磨粒磨损显著降低,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损伤、低磨损加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2)发现了砂带磨削过程中弹性接触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延性域去除现象,提出了利用低硬度接触轮强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延性域去除的工程理念;
3)发现了电镀金刚石砂带在磨削镍基高温合金过程中的全寿命周期磨损机制与演变规律,阐明了金刚石磨损对高温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机制。
-
-
姓名: 屈硕硕简历介绍:
多年来一直从事精密加工工艺基础实验研究工作,所在团队在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下,开展硬脆材料精密磨削机理、超高速磨削成屑机理及加工形貌检测与评价等理论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近五年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本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12篇(热点、高被引论文1篇,累积影响因子为71.031,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072,累计引用300余次),EI检索期刊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2021年与巩亚东教授合作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磨粒技术学术会议(CCAT 2021)做主会场专题报告。目前主持山东省青年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山东大学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等纵向项目及仿真平台的技术开发等多项企业委托项目。
-
-
-
-
-
-
姓名: 唐虎简历介绍:
唐虎,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德国洪堡博士后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高温高压合成高性能新型结构材料的研究。2018年博士毕业于燕山大学材料学院(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在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23年5月加入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和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等身份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Chemistry of Materials、Carbon和JMST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
-
姓名: 隋天一简历介绍:
隋天一,男,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刀协切削技术分会理事;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高级会员;Viser出版社机械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外聘专家。开展航空航天微电子等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表SCI检索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1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委科技委以及航空航天技术攻关等各类课题十余项,同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创新特区项目等课题。其中硬脆材料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成果应用于多型号武器装备。
-
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我们正在采取措施防止机器人程序和页面爬虫程序提交欺诈性表单。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来证明你是人类。